2025年3月
国内外地下实验室
动态
01|国内动态
1
PandaX团队实现对类轴子和暗光子的最严格限制
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PandaX合作组利用位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的PandaX-4T液氙探测器,对两类重要的新物理粒子—类轴子和暗光子开展搜寻,取得了国际最灵敏结果,近期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2025,134:071004)。
2
锦屏太阳中微子观测站设计多项研究在《工业建筑》杂志发表
“锦屏中微子探测器结构施工方案分析”文章针对锦屏地下实验室中微子探测器面临的施工空间小、结构复杂及构件数量多等挑战,提出了优化的施工方案;“锦屏中微子探测器不锈钢结构设计分析”文章中重点分析了不锈钢框架、钢板及球形网壳在深地环境下的力学特性。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强度与刚度均满足要求,并进一步优化了结构设计以适应复杂施工条件;“锦屏中微子探测器有机玻璃球结构方案设计比选分析”文章中对四种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了系统性比选,重点分析了各方案在应力分布和承载能力方面的表现,最终确定的最优方案不仅满足力学性能要求,还兼顾了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以上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为锦屏中微子观测站探测器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https://hep.tsinghua.edu.cn/news/20250326.html)
02|国际动态
1
Y2L研发用于寻找keV量级的惰性中微子的磁性微量热计探测器系统
近日,韩国襄阳地下实验室(Y2L)开发了一种基于磁性微量热计(MMC)的探测器系统,用于测量Ni-63的β衰变谱,旨在寻找keV量级的惰性中微子。实验构建了两个大小相同且带有金吸收体的相同探测器。其中一个吸收体包围着一个小的源箔,该源箔包含Ni-63,由此工作中开发的电化学沉积过程制备。在用Am-241源进行能量校准后,在高达70 keV的感兴趣能量范围内显示出了极好的线性度。此外,具有Ni-63沉积的探测器设置产生的能谱与预期的活度和能量响应一致,并展示了其在keV惰性中微子搜索中的潜力。相关研究已发表在《应用超导IEEE汇刊》(TASC.2024.3520093)。
2
LSC实验室在The Wave会议上举办关于氡的研讨会
3月19日,西班牙LSC实验室参加了在萨拉戈会议中心举行的The Wave会议。此会议为期三天,汇集了众多专家和公司,探讨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鉴于西班牙对空气氡监测和材料中氡析出测量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兴趣,LSC实验室在会上举办了一场关于氡的研讨会。
(https://lsc-canfranc.es/en/lsc-participates-in-the-wave-2025-in-zaragoza)
3
“水切伦科夫测试实验”为下一代中微子实验赋能
3月21日,在西班牙LSC实验室组织的主题为“利用水切伦科夫测试实验(WCTE)为下一代中微子实验赋能”研讨会上,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尼古拉斯·普劳斯(Nicholas Prouse)介绍了水切伦科夫测试实验,该实验于2024年底开始在CERN T9束线上收集数据。WCTE收集的数据将用于改进水切伦科夫探测器中的π重建,并使用已知的粒子通量分析相互作用截面。该实验的结果将对日本神冈地下室的Super-K、T2K和Hyper-K实验产生直接影响。
(https://lsc-canfranc.es/en/lsc-seminars-empowering-the-next-generation-of-neutrino-experiments-with-the-water-cherenkov-test-experiment/)4
澳大利亚斯托尔地下物理实验室与YILAB实验艺术团队进行合作展览
2月20日-3月1日,澳大利亚斯托尔地下物理实验室与YILAB实验艺术团队进行合作展览。中国台湾艺术家苏文琪的沉浸式VR作品《感知暗物质》,在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及科学馆亮相。作为亚洲表演艺术节(AsiaTOPA)的重要单元,展览门票全部售罄。苏文琪与创立的YILAB实验艺术团队在创作前期入驻澳大利亚斯托尔地下物理实验室,与暗物质科学家深度合作,将天体物理研究成果融入艺术表达。展览中,观众佩戴VR设备,穿梭于星系之间,直观感知暗物质对宇宙结构的隐秘影响。作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空间音效,引导观众体验暗物质引力塑造的宇宙图景。
(https://www.centredarkmatter.org/all/sensing-dark-matter-exhibition-a-success)